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2卷  第1期

新年寄语
砥砺耕耘践使命  奋楫笃行启新程——为罕见病患者的未来不懈努力
2023, 2(1): .
摘要(103) HTML (64) PDF(31)
摘要:
述评
罕见心血管疾病诊疗进展
张抒扬, 田庄, 张舒媛, 王泽源
2023, 2(1): 1-5.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1
摘要(340) HTML (105) PDF(108)
摘要:
罕见心血管疾病发病早、死亡率较高,患者长期面临诊断难和治疗率低的困境,因此亟需提升罕见病诊疗水平,加速罕见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筛选和研发。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迅猛发展,罕见心血管疾病诊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总结罕见心血管疾病诊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专家笔谈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封思琴, 唐牧云, 吴炜, 张抒扬
2023, 2(1): 6-16.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2
摘要(332) HTML (136) PDF(107)
摘要: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组以LDL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及新型降脂药物的研发,FH的治疗策略愈发多样化。但目前FH的知晓率和诊断率均较低,治疗状况较差,为了加强社会对该疾病的认识,本文对FH的流行病学、诊断与筛查、治疗予以总结。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黄伸伸, 邱家勇, 毛毅敏
2023, 2(1): 17-26.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3
摘要(158) HTML (43) PDF(43)
摘要: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CTEPD)是急性肺栓塞后因肺动脉内血栓残留、机化,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PH)的一类疾病。随着诊疗的不断进步、综合治疗策略的观念更新,使这类疾病的预后得到极大改善。但医务人员对这类疾病认识不足,且中国缺少流行病学数据,发病机制未明,具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在临床上易误诊、漏诊和延迟诊断。为了加强医务工作者对其认识,本文对CTEPH和CTEPD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予以归纳总结。
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心血管病诊治要点
史云静, 金玮
2023, 2(1): 27-35.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4
摘要(223) HTML (76) PDF(62)
摘要:
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是一类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各个组织器官,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的罕见疾病。其累及心脏表现为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AL-CA),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瓣膜及心包疾病等。心脏受累程度是对A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的重要依据。AL-CA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合并心力衰竭者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近年来,心脏淀粉样变性诊治技术不断进展,AL靶向治疗获得里程碑式突破,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不断完善,AL-CA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将聚焦AL心血管受累,简要阐述AL-CA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针对肥厚表型心肌病发病机制治疗新药研发进展
刘彦博, 田庄, 张抒扬
2023, 2(1): 36-42.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5
摘要(188) HTML (51) PDF(45)
摘要: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临床表型特征的心肌病。其病因主要为编码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此外, 其他系统性疾病也会导致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如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溶酶体贮积病)、系统性淀粉样变[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ATTR)]和法布雷病等。既往缺乏针对HCM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近年来,这些治疗药物问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Mavacamten通过抑制肌球蛋白重链的ATP活性来降低心肌收缩力以改善心肌肥厚,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差、心室壁张力和心肌损伤。氯苯唑酸通过抑制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解离及后续淀粉样物质的生成与沉积,可降低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ATTR-CA)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功能。基因沉默药物、基因编辑技术有效减少异常TTR水平。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体外合成α半乳糖苷酶A的替代治疗,可有效降低法布雷病心脏受累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改善心功能、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患者死亡率。
论著
心脏磁共振定量评价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郭玉博, 王雪竹, 李潇, 高雅娟, 田庄, 李剑, 霍力, 王怡宁
2023, 2(1): 43-49.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6
摘要(168) HTML (63) PDF(40)
摘要:
  目的  心肌纤维化是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潜在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将心脏磁共振(CMR)心肌组织特征和形态、功能参数与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PET显像相关联,旨在探索CMR定量参数与心肌纤维化过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1年8—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AL-CA)患者,进行CMR和68Ga-FAPI PET/CT检查, 登记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信息,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23例AL-CA患者,15例(65.2%)为男性,平均年龄(58.3±6.5)岁。具有68Ga-FAPI-04高摄取的患者心肌细胞外容积(ECV)升高,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P=0.047),且患者的心肌ECV与心肌FAPI摄取呈正相关(r=0.628,P=0.001;r=0.727,P<0.001;r=0.661,P=0.001)。与阴性组患者相比,阳性组患者的左心室(LV)射血分数(EF)(P<0.001)减低。LVEF(r=-0.798,P<0.001;r=-0.794,P<0.001;r=-0.795,P<0.001)、右心室(RV) EF(r=-0.735,P<0.001;r=-0.739,P<0.001;r=-0.684,P<0.001)与心肌FAPI摄取呈负相关,LV周向应变(r=0.668,P<0.001;r=0.708,P<0.001;r=0.705,P<0.001)、LV纵向应变(r=0.629,P=0.001;r=0.635,P=0.001;r=0.597,P=0.003)、RV纵向应变(r=0.575,P=0.004;r=0.792,P<0.001;r=0.673,P<0.001)与心肌FAPI摄取呈负相关。  结论  FAPI反映的成纤维细胞活化伴有CMR反映的间质特征异常及其导致的心肌运动功能减低。FAPI摄取增高的AL-CA患者的ECV升高,EF减低,应力减低并形态学异常。
罕见Mohr-Tranebjaerg综合征家系遗传学分析
高儒真, 樊悦, 范欣淼, 杨腾裕, 宋雯洁, 陈晓巍
2023, 2(1): 50-5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7
摘要(137) HTML (106) PDF(68)
摘要:
  目的  Mohr-Tranebjaerg综合征(MTS)典型症状包括耳聋、肌张力障碍等,本病非常罕见,遵循X连锁遗传模式。本研究对一个罕见MTS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  方法  收集罕见MTS家系临床资料,同时对先证者Ⅲ6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对家族中其他患病个体Ⅲ5和健康人Ⅰ1、Ⅰ2、Ⅱ1、Ⅱ5、Ⅱ7、Ⅱ8、Ⅲ7进行家系验证,将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反复核实比对。  结果  家族中患者表现为较早期出现的耳聋, 多个患病成员随着年龄增长合并肌张力障碍、精神情绪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提示先证者Ⅲ6 TIMM8A (NM_004085.3,又称DDP1)基因内含子存在c.133-2delA变异,目前评级为可能致病(LP)。同时在患病个体Ⅲ5及健康女性Ⅰ1、Ⅱ5、Ⅱ7检出此变异。  结论  TIMM8A检出变异所致MTS与家系患病者临床表现高度吻合,符合家系共分离,是这个罕见MTS患病家族的分子病因。除耳聋外,其他症状在家族中不同个体中可存在差异。针对此类X连锁疾病的基因诊断,还可以明确女性杂合子,给予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从而帮助家族成员制订科学的家庭计划。
多学科病例讨论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肝移植术治疗随访一例
陈沛沛, 田庄, 陈伟, 马明圣, 刘鑫, 秦岩, 徐海峰, 朱志军, 张抒扬
2023, 2(1): 55-62.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8
摘要(118) HTML (78) PDF(44)
摘要: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是一种严重的常染色体遗传代谢性疾病,未经治疗干预的患者常因极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导致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往往在30岁前死亡。本团队报道1例复合杂合突变的HoFH患儿,常规饮食控制加降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血脂净化治疗虽然有效,但难以长期维持应用。之后进行同种原位肝移植并进行了2年的随访观察,患儿LDL-C水平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生长发育良好。本病例的报道希望能够提高临床医师对HoFH疾病诊断和综合治疗策略的了解。
指南与共识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及诊断路径更新
田庄, 张抒扬
2023, 2(1): 63-69.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09
摘要(374) HTML (299) PDF(169)
摘要: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ATTR-CA)是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在心肌间质沉积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由于该病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往缺乏无创性确诊手段和有效治疗药物,导致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误诊率高、诊断延迟。随着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有效治疗药物的问世,使得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因此认识ATTR-CA并建立相应的诊疗流程非常重要。本工作组基于国内外有关ATTR-CA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和经验,于2021年制定了符合中国诊疗常规的《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此对该共识要点进行解读,并更新诊断路径,期望能够使中国ATTR-CA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 中国罕见病联盟, 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 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中国专家组
2023, 2(1): 70-8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0
摘要(318) HTML (73) PDF(199)
摘要:
近年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在多学科综合管理、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明显提升了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然而,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与成人患者尚缺乏系统性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指导临床工作。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来自全国多家SMA诊疗中心的多学科专家经过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为SMA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影像专栏
一例梅毒感染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早发心肌梗死
张滨, 吴炜
2023, 2(1): 85-87.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1
摘要(89) HTML (71) PDF(35)
摘要:
梅毒感染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受累,但冠状动脉受累是较为少见的临床表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清除障碍导致LDL-C水平显著升高,造成早发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文报道一例梅毒感染合并FH的青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高LDL-C血症,冠脉造影及腔内影像检查可见冠状动脉多发瘤样扩张和狭窄,经反复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扩张后短期内再狭窄,最终植入支架治疗。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影像学特点分析
胡婷婷, 郭立琳, 朱园园, 田庄
2023, 2(1): 88-97.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2
摘要(131) HTML (36) PDF(36)
摘要: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软组织肉瘤,其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即发现心包积液。肿瘤多位于右心房及心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血管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心脏占位的良恶性判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5例病理确诊为原发心脏血管肉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孤儿药专栏
RNA靶向和基因编辑药物在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牛子冉, 胡扬, 刘清扬, 马元元, 刘佳宁, 刘鑫, 张波
2023, 2(1): 98-10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3
摘要(76) HTML (37) PDF(34)
摘要:
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四聚体蛋白,可错误折叠并沉积为淀粉样原纤维,沉积于心肌间质导致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ATTR-CM列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治疗策略包括阻断肝脏中TTR合成、稳定TTR四聚体和破坏TTR原纤维。氯苯唑酸、二氟尼柳等小分子药物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其中氯苯唑酸成为首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ATTR-CM的药物。小干扰RNA(siRNA)patisiran和反义寡核苷酸(ASO)inotersen阻断肝脏TTR表达,并已批准用于治疗变异ATTR多发性神经病(ATTRv-PN),用于治疗ATTR-CM正在进行Ⅲ期试验,其他siRNA药物vutrisiran和ASO制剂eplontersen临床效果正在评估中。本文介绍RNA靶向治疗药物及使用CRISPR-Cas9进行基因编辑药物的研究进展。
病例报告
心包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一例
张阳, 张和细, 颜彦
2023, 2(1): 105-109.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4
摘要(104) HTML (22) PDF(19)
摘要:
一例40岁中年男性患者,起病表现为不明原因心包积液,经验性予以抗结核治疗后,期间病情有一过性好转,后逐渐加重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多浆膜腔积液、静脉多发血栓形成。转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后通过胸膜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胸膜间皮瘤、心包继发恶性肿瘤,后患者病情快速进展,最终死亡。间皮瘤是一类非常罕见的来源于胸膜及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患者初诊时多为晚期,治疗手段有效,中位生存期短。加强对间皮瘤的认识,重视各项医技检查,尤其是动态随访病情变化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法布雷病合并皮肌炎一例
周怡, 吴婵媛, 程康安, 王亮
2023, 2(1): 110-11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5
摘要(157) HTML (152) PDF(33)
摘要:
法布雷病是一种X染色体伴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其发病机制为编码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α-Gal A功能缺失,进而导致未降解的神经酰胺三己糖苷(Gb-3)及其他鞘糖脂在细胞溶酶体中堆积,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本文报道了一例法布雷病合并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该患者男性,61岁,临床表现为间断黑矇,合并四肢乏力及活动后憋喘。实验室检查提示α-Gal A活性下降,肌炎抗体谱阳性,故确诊法布雷病合并皮肌炎。同时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发现法布雷病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情况十分罕见,但是法布雷病患者出现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情况并不罕见,提示法布雷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关联性。
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发表现的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一例
蒲鹏, 郑晓雅, 刘瑞闪, 周建中
2023, 2(1): 115-120.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6
摘要(94) HTML (92) PDF(26)
摘要:
冯·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又称脑视网膜血管瘤病,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发病率较高,且遗传性极高,可涉及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各个脏器和各种组织部位等。本文报道1例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表现的VHL综合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综述
法布雷病心脏受累——强化认识,早诊早治
李卓津, 金玮
2023, 2(1): 121-127.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7
摘要(45) HTML (96) PDF(39)
摘要:
法布雷病是一种由GLA基因突变导致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该基因编码的α半乳糖苷酶A活性受损,造成其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L-3)在心脏、肾脏等多脏器贮积。法布雷病心脏受累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LVH)、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酶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使法布雷病确诊不再困难,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CMR)等多种影像手段为临床识别法布雷病心脏受累者提供了重要价值。酶替代疗法(ERT)的应用显著延缓了患者的疾病进程,口服药物分子伴侣治疗、底物减少治疗等亦拓宽了法布雷病特异性治疗的前景。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法布雷病心脏受累诊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对法布雷病心脏受累的概况、病理生理机制、诊断与分期、治疗进行综述。
铁过载心肌病的再认识
屈楠, 刘婷, 张庆
2023, 2(1): 128-13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8
摘要(109) HTML (85) PDF(31)
摘要:
铁过载心肌病(IOC)是继发于各种原因的心肌细胞内铁贮积而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是全身性铁过载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遗传性血色病和输血依赖的贫血性疾病是IOC最主要的病因,此类患者出现IOC后远期生存率将显著降低。由于IOC在亚洲人群中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诊断IOC应关注两类特殊人群,即在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寻找铁过载的线索并进一步明确是否IOC;在有铁过载高危因素或已确诊铁过载的患者中定期监测是否发生IOC。推荐血清铁蛋白用于铁过载筛查,心脏磁共振T2*弛豫时间(T2*值)用于心肌组织铁过载的确诊。静脉放血、铁螯合剂等降低机体铁负荷的措施不仅可以预防IOC,也有机会使疾病在早期阶段得到逆转或延缓其进展,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IOC预后至关重要。本综述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多维度介绍IOC,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筛查和诊断IOC的意识和能力。
罕见病政策研究
中国罕见病多元保障体系建设的分析与探讨
陶立波, 王芳旭, 贾方红, 杨玉琳, 郑佳音, 张抒扬
2023, 2(1): 135-142.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9
摘要(186) HTML (142) PDF(66)
摘要:
罕见病医疗保障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试点政策总结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罕见病多元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石建立多元保障体系是完善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的重要途径,对于暂不能纳入国家医疗保险的罕见病医疗医药产品则应建立罕见病专项保障机制予以保障,同时结合救助和慈善机制对经济状况较差的罕见病患者进行兜底纾困。通过建立多元化保障机制,以期完善中国罕见病的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