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内分泌代谢罕见病专题”刊首语
2023, 2(3): .  
摘要(38) HTML(17) PDF(8)
述评
内分泌代谢罕见病研究现状、机遇与挑战
吴慧潇, 李宗跃, 徐潮, 赵家军
摘要: 内分泌代谢罕见病涉及种类众多,在临床诊断、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中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针对内分泌代谢罕见病的研究逐步完善,临床诊断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基于发病机制进行的治疗方法的探索也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本文总结内分泌代谢罕见病的诊断、机制、治疗的研究现状,提出存在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方向与机遇做出规划和展望。 【更多+】
2023, 2(3): 319-32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1
摘要(103) HTML(45) PDF(30)
专家笔谈
糖代谢异常罕见病的分类及诊疗现状
黄雨蒙, 刘铭
摘要: 30%~40%的罕见病与内分泌代谢系统相关,其中糖代谢异常疾病占有重要的比例。糖代谢异常罕见病往往发生隐匿,其临床症状与常见病存在重叠,易被误诊误治。糖代谢异常罕见病的诊疗是临床上的难点,简单可行的筛检模型、对特异性临床表型和生化改变的识别、正确运用和解读基因测序是提高诊断效率的关键。目前对于多数糖代谢异常罕见病尚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基于精准诊断后的靶向和基因治疗是糖代谢异常罕见病未来研发的方向。本文基于病因对糖代谢异常罕见病进行分类,并对其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和展望。 【更多+】
2023, 2(3): 325-330.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2
摘要(72) HTML(12) PDF(21)
专家笔谈
β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王黄曼, 单忠艳, 滕晓春
摘要: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是甲状腺激素受体(TR)基因突变,导致器官对甲状腺激素(TH)的敏感性降低,TH对全身组织器官作用障碍的一种罕见综合征。THRB基因突变导致的RTH称为β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β)。RTHβ主要特点是循环血中甲状腺素(T4)升高、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正常或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临床上RTHβ容易被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以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131I治疗或手术治疗,进而导致TH抵抗加重,因此对该病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RTHβ的分子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予以归纳并总结。 【更多+】
2023, 2(3): 331-336.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3
摘要(33) HTML(14) PDF(10)
论著
RNF216基因突变相关Gordon Holme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基因分析及文献回顾
陈美平, 阳洪波, 潘慧, 冯逢, 朱以诚, 朱惠娟
摘要:   目的  总结1例Gordon Holmes综合征(GH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RNF216基因检测结果,并通过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基因特点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GHS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2 mL,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并回顾分析既往报道所有RNF216基因突变患者的基因变异和临床表现。  结果  青年男性患者,6岁时发现身材矮小,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至15岁仍无第二性征发育,诊断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22岁后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言语、运动和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RNF216基因c.1549C>T(p.R517*),纯合,无义突变。父母为近亲婚配,表型正常,基因型均为该突变杂合携带者。结合文献回顾和本例报道结果显示,目前全球共发现RNF216基因突变患者21例,包含15种致病变异类型,其中7种截短突变,5种错义突变,以及同义突变、剪接突变和缺失突变各1种。该基因突变可见于GHS、亨廷顿样疾病、4H综合征多种症状重叠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青春期或成年早期低促性腺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和早发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症状中位起病年龄为28岁,以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认知障碍,以及广泛脑白质病变和小脑萎缩的影像学表现为特征。  结论  RNF216基因突变导致GHS发病,基因检测有助于罕见病明确诊断和治疗指导。 【更多+】
2023, 2(3): 337-345.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4
摘要(60) HTML(9) PDF(18)
论著
合并尿崩症的成人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点和诊断经验
王倩, 孙全娅, 何敏, 张烁, 向博妮, 李秋璠, 王涌, 张夏玲, 丁天凌, 叶红英
摘要:   目的  分析归纳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 分享诊断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例病理确诊甲状腺LCH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甲状腺超声和18F FDG-PET/CT影像学特点。  结果  6例(2男4女)确诊年龄18~58岁, 均因尿崩症就诊于内分泌科, MRI显示垂体柄增粗。中枢性甲减2例, 甲功正常4例; 甲状腺抗体阳性3例。甲状腺超声提示3类结节3例, 4类结节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结节超声特点: 均为低回声; 5例边界清晰; 4例回声分布不均匀; 5例形态欠规则; 均未见钙化。18F FDG-PET/CT显示为高摄取结节(SUVmax值>10);手术切除病例确诊4例, 粗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2例。6例患者确诊时除垂体外, 累及肝脏和胸腺各2例, 累及肺和骨各1例。系统治疗后4例甲状腺结节缩小, 2例伴肝脏累及者病情进展快速未行评估。  结论  甲状腺LCH超声特点为分布欠均匀的低回声结节, 边界清但形态欠规则, 不伴钙化; 18F FDG-PET/CT为高摄取。垂体柄增粗患者伴甲状腺低回声欠规则结节时优选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联合CD1a和langerin染色以助诊断。 【更多+】
2023, 2(3): 346-352.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5
摘要(46) HTML(5) PDF(12)
论著
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韩丽, 余洁, 刘艺文, 付勇, 平凡, 李伟, 张化冰, 许岭翎, 李玉秀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ICI-DM)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结局,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5例ICI-D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患者平均年龄(65±7)岁,均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或其配体抑制剂(PD-L1)治疗。5例患者从第1次免疫治疗到发现血糖升高的中位时间为100(43,210)d,接受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为7(2.5,10.5)周期。5例患者均以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起病时尿酮体阳性,随机血糖为(36.36±15.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8.6%±0.66%),动脉血pH值(7.28±0.16),中位空腹C肽水平为0.09(0.05,0.32)μg/L。5例患者起病血糖水平3或4级,均暂停ICI治疗,启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日治疗用量(56±20)IU,并辅以降糖药物治疗。治疗后尿酮体转阴,pH值升至正常范围,随机血糖明显下降(治疗前后随机血糖差值中位数为21.30 mmol/L,P=0.043),治疗有效。随访患者均继续使用胰岛素,血糖稳定后重启PD-1或PD-L1抑制剂治疗,肿瘤病情控制稳定。  结论  ICI-DM主要发生于PD-1或PD-L1抑制剂治疗后,多以急性高血糖起病,实验室检查提示胰岛素分泌缺陷,部分患者伴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自身抗体阳性,需要早期诊断并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内分泌科予以控制血糖后可重启ICI治疗。 【更多+】
2023, 2(3): 353-358.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6
摘要(21) HTML(3) PDF(19)
多学科病例讨论
常见疾病的罕见表现: 中年男性多尿-头痛-炎症肉芽肿性病变
赵宇星, 段炼, 吕玮, 姚勇, 有慧, 张文, 马瑾, 毛歆歆, 朱惠娟
摘要: 中年男性以纳差、多尿、多饮、头痛起病,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伴全垂体功能减退、视野缺损。经鼻蝶鞍区占位活检,病理提示炎症改变伴肉芽肿形成,多次脑脊液及病理组织病原学检查无阳性发现,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鞍区病灶有一过性缩小后较前逐步增大。经多学科病例讨论后考虑垂体结核感染可能性大,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后,病灶较前明显缩小,病情改善。垂体结核感染非常罕见,诊断困难,极易误诊,该病例通过多学科诊疗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体现了罕见病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意义。 【更多+】
2023, 2(3): 359-36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7
摘要(35) HTML(6) PDF(11)
指南与共识
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在库欣综合征诊断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3)
中国罕见病联盟下丘脑垂体疾病学组, 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
摘要: 库欣综合征(C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和骨质疏松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对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在常规影像学检查定位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是判断ACTH来源的金标准。但BIPSS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结果判定在不同医疗中心存在差异,且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尚无关于BIPSS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发表。为进一步完善BIPSS在疑难CS患者诊断流程中的操作规范,中国罕见病联盟下丘脑垂体疾病学组、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组织国内内分泌科、放射介入科、神经外科和检验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制订该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中CS鉴别诊断流程使用BIPSS提供规范性的方法学指导。 【更多+】
2023, 2(3): 365-376.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8
摘要(67) HTML(65) PDF(54)
指南与共识
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 中国罕见病联盟, 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 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中国专家组
摘要: 近年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在多学科综合管理、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明显提升了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然而,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与成人患者尚缺乏系统性临床诊疗指南规范和指导临床工作。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来自全国多家SMA诊疗中心的多学科专家经过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为SMA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更多+】
2023, 2(3): 377-397.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09
摘要(66) HTML(7) PDF(73)
影像专栏
肿瘤性骨软化症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特点分析
张雨薇, 景红丽
摘要: 肿瘤性骨软化症(TIO)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由肿瘤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等促进尿磷排泄所致,典型临床特征为高磷酸盐尿、低磷血症和骨软化症。由于肿瘤体积小,生长缓慢,发病位置隐匿,故常导致定位困难。由于致病肿瘤高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应用核医学功能影像技术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能够对TIO致病肿瘤进行诊断和定位,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文回顾分析了25例应用68Ga-DOTATATE生长抑素受体PET/CT显像成功诊断和定位TIO致病肿瘤的病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以及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的图像特点等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进行比较,证实68Ga-DOTATATE PET/CT显像是首选能够成功诊断和定位TIO致病肿瘤的影像诊断技术。 【更多+】
2023, 2(3): 398-405.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10
摘要(23) HTML(2) PDF(4)
孤儿药专栏
探索高浓度羟钴胺制剂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可及性
李若涵, 都丽萍, 接恒博, 梅丹
摘要: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中国有机酸代谢病较常见的疾病之一,需长期使用维生素B12进行治疗。用于治疗的维生素B12形式多样,目前中国境内现有的甲钴胺、腺苷钴胺无法达到MMA患儿的治疗需求。肌内注射高浓度羟钴胺治疗MMA相比其他维生素B12具有显著优势,但目前中国高浓度羟钴胺制剂的可及性较差,因此,急需研发、引进或自主配制高浓度的羟钴胺,以满足国内大量MMA患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需求。通过对现有羟钴胺制剂的监测和调整,可探索出适宜的用药方案,同时考虑开发口服羟钴胺制剂作为补充治疗。解决羟钴胺制剂相关问题有助于满足MMA患者的治疗需求,也为罕见病用药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优化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可促进羟钴胺制剂的研发、引进和生产,提高患者获得适当治疗的机会。 【更多+】
2023, 2(3): 406-413.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11
摘要(70) HTML(5) PDF(9)
孤儿药专栏
新型非肽类口服生长抑素受体配体paltusotine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宇珂, 谭惠文
摘要: 生长抑素类似物相关制剂的研发是内分泌代谢领域的热点。第一代奥曲肽、兰瑞肽,第二代帕瑞肽已批准用于肢端肥大症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而生长抑素受体配体paltusotine作为一种可口服给药的新型非肽类小分子药物,可抑制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过度分泌。本文分析总结非肽类口服小分子生长抑素配体paltusotine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临床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等研究进展。 【更多+】
2023, 2(3): 414-419.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12
摘要(37) HTML(29) PDF(12)
病例报告
月经稀发-多毛-不孕:浅谈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临诊应对
聂智梅, 窦建新, 杜锦, 谷伟军, 吕朝晖, 窦京涛, 母义明
摘要: 患者女性,38岁,16岁时出现月经稀发、多毛,29岁时发现血清睾酮水平升高并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治疗期间月经恢复正常,血清睾酮水平无明显变化。38岁因婚后5年未孕,进一步检查发现血清17-羟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升高,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和基因分析最终确诊为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本病例提示患者出现月经稀发、多毛、高雄激素血症并不孕时,应警惕不典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更多+】
2023, 2(3): 420-426.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3.013
摘要(55) HTML(12) PDF(27)
x 关闭 永久关闭

【温馨提醒】近日,《罕见病研究》编辑部接到作者反映,有多名不法人员冒充期刊编辑通过邮箱或者短信发送见刊通知,鼓动作者添加微信,从而骗取版面费的行为。特提醒您,本刊与作者联系的方式均为邮件通知或电话,稿件进度通知邮箱:jrd@chard.org.cn,编辑部电话:010-85893835,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编辑部核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