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孤儿药专栏

显示方式:
RNA靶向和基因编辑药物在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牛子冉, 胡扬, 刘清扬, 马元元, 刘佳宁, 刘鑫, 张波
2023, 2(1): 98-10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3
摘要(10) HTML(6) PDF(2)
摘要:
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四聚体蛋白,可错误折叠并沉积为淀粉样原纤维,沉积于心肌间质导致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ATTR-CM列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治疗策略包括阻断肝脏中TTR合成、稳定TTR四聚体和破坏TTR原纤维。氯苯唑酸、二氟尼柳等小分子药物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其中氯苯唑酸成为首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ATTR-CM的药物。小干扰RNA(siRNA)patisiran和反义寡核苷酸(ASO)inotersen阻断肝脏TTR表达,并已批准用于治疗变异ATTR多发性神经病(ATTRv-PN),用于治疗ATTR-CM正在进行Ⅲ期试验,其他siRNA药物vutrisiran和ASO制剂eplontersen临床效果正在评估中。本文介绍RNA靶向治疗药物及使用CRISPR-Cas9进行基因编辑药物的研究进展。
罕见出血性疾病药物研发现状与思考
唐凌, 邹丽敏, 杜瑜, 齐玥丽, 相美亦, 杨志敏
2022, 1(4): 461-467.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2.04.017
摘要(69) HTML(12) PDF(9)
摘要:
《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纳入的罕见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仅血友病一种。然而临床中已知的罕见出血性疾病远不止血友病。与血友病相比,其他大多数罕见出血性疾病更缺乏有效性的治疗手段。血友病是罕见出血性疾病中药物研发较多、较成功的案例,并逐步实现了临床研究与药物研发间的良性循环。药物研发单位可以参考血友病领域的药物研发历程,借鉴血友病药物研发的经验,在罕见出血性疾病中拓宽药物研发领域;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实现药物机制创新;借鉴其他罕见病药物研发思路,关注罕见病自然病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关注定量药理学工具的应用,提高罕见出血性疾病药物研发效率,并最终满足罕见出血性疾病患者亟待满足的治疗需求。
中国血友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李顺平, 窦蕾, 房云海
2022, 1(4): 468-473.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2.04.018
摘要(26) HTML(10) PDF(8)
摘要:
2018年血友病被纳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药物可及性与可负担性是血友病患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全面评估血友病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是促进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梳理血友病药品审评审批与医保准入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血友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全面分析国内血友病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内容及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开发血友病专用模型、多途径获取患者健康效用值、制订罕见病特有意愿支付阈值等三个方面提出今后研究展望,以期为国内开展血友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罕见病药品资格认定的国际实践与启示
朱晓红, 李顺平, 陈敬丹, 冯俊超, 张海琴, 刘嘉琪, 谢诗瑶, 张悦
2022, 1(3): 339-346.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2.03.018
摘要(77) HTML(28) PDF(15)
摘要:
分析目前国内外罕见病药品资格认定现状,包括其负责机构、认定流程、认定及上市数量等。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典型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罕见病药品资格认定方面的差异,探究中国在罕见病药品监管方面的不足。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期为中国罕见病药品认定管理提供建议,为加快中国罕见病药品研发上市,为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治疗可及性提供参考。
反义寡核苷酸类药物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中的治疗进展
许婷婷, 左玮, 刘鑫, 范倩倩, 高杨, 梁春苏, 张波
2022, 1(2): 199-205.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2.02.015
摘要(153) HTML(34) PDF(31)
摘要:
近年来,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在罕见病研发领域十分活跃,特别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中取得了重大突破。DMD主要是由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导致的儿童罕见性肌病,因此目前国际上批准的4种治疗DMD的ASO类药物均是针对抗肌萎缩蛋白这一靶点的,包括Eteplirsen、Golodirsen、Viltolarsen和Casimersen。它们均属于磷酰二胺吗啉代低聚物(PMO)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因此,它们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在静脉给药后很快分布到其他组织中,由于PMO结构的电中性,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因此,它们很快被肾脏代谢以原型经尿排出。此外,该类药物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也很低。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临床获益性和良好的耐受性,为DMD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对用于治疗DMD的ASO药物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讨论,希望能为临床合理、安全地应用这类药物提供科学参考。
罕见病药物临床研发的审评考虑
唐凌, 张杰, 赵伯媛, 艾星, 王朝云, 色日格楞, 李远红, 杨志敏
2022, 1(1): 78-83.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2.01.013
摘要(250) HTML(131) PDF(109)
摘要:
罕见病单病种发病率极低,病情复杂,诊断难度大,这些因素导致罕见病药物临床研发面临诸多困难。中国在罕见病用药上存在迫切的临床需求,只有鼓励新药研发,特别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创新,才是解决中国罕见病患者的用药困境的根本举措。为进一步提高罕见病药物临床研发效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组织撰写了《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这是中国首个从临床研发技术层面,针对罕见病起草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为药物研发单位提供了罕见病药物研发的科学思路与框架,旨在指导药物研发单位,在遵循一般药物研发规律的前提下,以科学为基础,结合罕见病自身特点,实现罕见病药物的合理、高效研发。本文将结合该指导原则中的研发理念,阐述当前对罕见病药物临床研发的审评考虑。